经济学人每日一词:hobble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
经济学人每日一词:hobble
hobble 英 [ˈhɒbl] 美 [ˈhɑːbl]

TEM8

Hobble 是本周《经济学人》(2025年3月15日刊)标题为“China’s super-smart Tesla-killers”一文中出现的一个单词:

America’s industry, hobbled by safety investigations in recent years, has called on its government to develop a national framework for AV development.

从拼写上来看, hobble 与小站(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推送过的 gobble 和 squabble 有着相同的结尾,三者可以一并联想记忆。

从词源上来看, hobble 一词源自中古英语 hoblen (来回摇晃、上下颠簸),也有说法认为它可能是单词 hop (单脚跳行)的重复体。其本义是指“跛行、一瘸一拐地行走”,常意味着因为受伤导致疼痛而笨拙、困难或不稳定地走路。比如:

  • 受伤的幼鹿一瘸一拐地走进森林。
    The injured fawn hobbled into the forest.

旧时人们为了防止自己的马匹或其他动物走失,便用绳子等器具将它们的腿两两绑在一起,使之只能跛行而无法正常快速奔跑。于是英语中就用 hobble 引申指“捆绑(马等动物的)双腿”,如下图所示:

经济学人每日一词:hobble

从这个概念出发, hobble 很自然地就被用来喻指“束缚、约束、阻碍、妨碍”,常意味着如捆绑双腿那般使某人或某个事物更难成功或者实现所求的目标。出现在新闻媒体中时, hobble 常用来批评政策对经济或民权的压制,比如:

Unequal school funding hobbles the American dream
学校经费分配失衡,美国梦跛足难行
——《金融时报》(2024年10月17日)

用作名词时, hobble 除了指“跛行、跛行步态”和“缚在牲口腿上的绳索或重物”外,也相应表示“束缚物、阻碍因素”。

那么回到上面《经济学人》的句子,其句意也就是说:近年来因安全调查而步履维艰的美国汽车行业,已呼吁政府制定国家级的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