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双拼 | 看 watershed 如何实现惊天大转折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

今天小站来和各位聊聊 watershed 这个单词。

这是一个由熟词 water + shed 双拼而来的单词。由于 shed 一词作名词时主要指用于贮藏物品、存放设备、庇护动物等的四壁没有完全封闭的“简易房、棚”,因此初看 watershed 时很容易想当然地将其误以为是指“雨棚”之类的含义。

实际上,类似于表示战斗或战争冲突期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流血事件”的 bloodshed ,这两个单词中的 shed 都来源于其动词含义,而非名词含义。但与 bloodshed 的“流血”之义略有不同的是, watershed 却并非简单指“流水”,而是“分水”或者说“水流分开”,也就是说其中的动词 shed 表示的是“分散、散开”。

从词源上来说,自1764年出现在英语中后, watershed 最初用在地形上表示“分水岭、分水线、分水界”,主要指将流向不同河流、盆地或海洋的水分隔开的山脊或高地,同时这也意味着分隔开了两个相邻的流域。

因而 watershed 后来就被进一步用来表示“流域”这个概念,即以分水岭为边界并最终排入特定水道或水体的区域或地区,比如密西西比河流域(the Mississippi River watershed)。

分水岭有很多,也很有意思。比如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其中的秦岭就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在岭上落下的一滴雨水,中途没有蒸发的话,往北偏一点就最终汇入黄河,而往南偏一点就最终汇入长江。

要说不论汇入长江还是黄河,其最终的命运都是往东流入太平洋的话,那么北美最大的分水岭——落基山脉就更有意思了。因为落基山脉是南北走向,因此在其岭上落下的一滴雨水,要么向东汇入密西西比河,最终流入大西洋的墨西哥湾,要么向西汇入哥伦比亚河、科罗拉多河等,最终流入太平洋。

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最初落下那一刻的丝毫差别,却会带来命运的截然不同。从这个概念出发, watershed 很自然地就被用来引申指“转折点、重要关头”或者直接说“分水岭、分界线”,多指某一标志着重大变化的事件或时期,既可以代表某个事物在历史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新阶段的开始,也可以代表人们在做某事或者思考某事的方式上的巨大变化,比如:

  • 他们这桩做戏的婚姻到了一个转折关头。
    Their charade marriage was at a watershed.

此外,在英式英语中还常用 the watershed 表示电视上的“儿童不宜节目的开播时间”,这在英国通常指晚上9点之后,电视可以播放包含性、暴力、脏话等成人内容的节目。

好了,关于 watershed 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