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
最近大热的悬疑推理剧《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坏小孩》(The Bad Kids),影片名却被巧妙翻译为 Cat’s Cradle 。
还记得小时候用妈妈织毛衣的毛线,双头打结翻出的“降落伞”吗?Cat’s Cradle 原意是指一种古老的童年游戏“翻绳”,诡异又带着童真感,用来隐喻指尖过招,线条交错,绳圈嵌套图案背后花样百出的场景切换以及人物的复杂命运。
有意思的是,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的反乌托邦式暗黑系小说 Cat’s Cradle 跟《隐秘的角落》这部剧的黑暗诡谲和谎言堆叠剧情走向颇有一些相似。
此外,“Cat’s in the Cradle” 这首由 Harry Chapin 演唱的以亲情为主题的“父爱之歌”与剧中朱朝阳缺失的父爱形成鲜明的反差。看似朴实流畅的旋律背后,却对所有父母给出一个善意的警醒,那就是“不要只顾追求事业的成功,无论有多忙,多留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
说完了《隐秘的角落》的英文译名,接下来再来说说已被网友玩坏的“爬山梗”。今天,小站就开门见山(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山与丘的细微之别,唠一唠适合旅游拍照的中外名山,回首历代古人的登高必赋,品悟“登高远望方知山外有山”的虚怀若谷 和“高处相见”的壮志凌云。
和山有紧密关联的有两个国家,分别是被称为千丘之国(land of a thousand hills)的卢旺达和“多山之地”(a mountainous land)的海地。此外,国外适合拍照的爬山圣地也不胜枚举,例如:
- 日本的富士山 Mount Fuji (御来光:在山顶上欣赏美丽庄严的日出)
- 法国的圣米歇尔山 Mont Saint-Michel (天主教朝圣地)
- 美国的拉什莫尔山总统山 Mount Rushmore (四位美国前总统头像)
关于山有一个习语叫 to 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意思是“小题大做”。在这个短语中,鼹鼠丘和高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相对意义上来看, mountain 一般比 hill 山体体积更大,海拔高度更高,更为陡峭,地理地标特性更为明显。人们常说的“压力山大”可用 mounting stress 表示, mounting 一词形象表达出拾级而上般日趋增加的状态。
古人的登高不仅仅局限于登山,还包括登楼或登台。例如王安石登上飞来峰心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慨,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写下《登幽州台歌》将壮志难酬的苦闷直抒胸臆,杜甫在重阳节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写下七律之冠《登高》一诗抒发悲怆寂寥之感等。
从许渊冲老先生在英译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Thinking of My Brothers on Mountain-Climbing Day)、王之涣的《登鹳雀楼》(On the Stork Tower)、李商隐的《夜雨寄北》(Written on a Rainy Night to My Wife in the North)、陶渊明的《归园田居》(Return to Nature)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山”(mountain 或 hill)和“登高”(登山或登楼)的精准把握。
例如: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I know my brothers would, with dogwood spray in hand,
Climb up mountain and miss me so far away.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You can enjoy a great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You ask me when I can come back but I don’t know.
The pools in western hills with autumn rain o’erflow.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I sow beans ’neath southern hill;
Bean shoots are lost where weeds o’er the path grow.
在《隐秘的角落》一剧中,最让人瘆得慌的一幕莫过于张东升带着岳父母去六峰山远足爬山(go hiking / go for a hike / go trekking),但在山顶时却以拍照之名将岳父母推下山崖。
岳父母、张东升、三个孩子均可被称作 hikers 或 trekkers 。而 mountaineer (注意没有 mountainer 这个词)则不同于普通的 hiker 、 trekker 或 backpacker ,在某种程度上,它指的是更为专业和职业(由 -eer 后缀联想 profiteer 和 auctioneer ),以攀登超凡高度(scale great heights)为目标,从事攀登难度系数更高的登山家或登山运动员。
说起山顶, summit 、 peak 和 pinnacle 均可指具体山顶,但 zenith 不是指山顶,而是多指天顶(详见:小词详解 | zenith)。除 summit (多指“首脑会议、峰会”)外,peak 、 pinnacle 、 zenith 和 heyday(详见:小词详解 | heyday)均可以表示“鼎盛时期”之意。
例如,“处于事业的巅峰期”则可用以下花式表达:
- at the height of one’s career
- at the pinnacle/peak of one’s career
- reach the pinnacle of one’s career
- one’s career is now at its zenith/heyday
除了上述的 summit 、 peak 和 pinnacle 外,许渊冲老先生也曾在英译杜甫《望岳》(Gazing on Mount Tai) 使用 crest 一词表示山顶: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Try to ascend the mountain’s crest:
it dwarfs all peaks under our feet.
这不是许老先生第一次用 crest 表达“山顶”之意。在红军走完长征的最后一段行程后,毛主席登顶岷山远眺昆仑山创作了《念奴娇·昆仑》一诗,欲将整个山体一劈为三半赠与世界(Europe 、 America 和 the Orient)以共享太平盛举: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Could I but lean against the sky
And draw my sword to cut you into three!
I would give to Europe your crest.
And to America your breast.
And leave in the Orient the rest.
许老先生在英译此诗时,巧妙选用 crest (山峰)、 breast (山腰)和 rest (山脚)来英译将被宝剑劈为三截的山。和略显空洞的三截(three parts)相比, crest 、 breast 和 rest 分别指代山顶、山腰和山脚,实现了音形意的三美结合,将赠与物和赠与行为更为直观传神地展示,并为诗人的豪情气魄和宽广胸襟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
不过,这世上还有比登山望远时的豪情壮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成语“愚公移山”所展示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surmount all obstacles)般不畏艰险扎实奋进的坚决意志,以及“人心齐泰山移”(people with one mind and heart have the power to move a mountain)的团结精神。
人生如登山,高低皆可能。每个人心中都得有一座山,遥看山顶看似高不可攀,每脚踏实地向前一步就距目标更近一步。
所谓“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nothing, not even mountains and oceans, can separate people with shared goals and vision),让我们各自登山,高处相见!